如今雖是隆冬時節,但城區滿眼綠色,干凈整潔的街道,讓人仿佛感覺不到這是北方的冬天。城市建設日新月異,管理日趨規范,城市環境越來越美,而這一切變化都離不開城市建設和管理者的辛勤付出。
新型城鎮化全面加速提質。鞏義市積極實施“東進、西聯、南育、北拓”的城區發展戰略,新老城區建設齊頭并進,城市框架不斷拉大,建成區面積達30.5平方公里。按照發展戰略,鞏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優化了空間布局,完善了城市功能,持續增強了中心城區的輻射力和承載力,市區常住人口達到了31.4萬,城鎮化率達到52.35%。2016年,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重點工程250項,目前已完工98項,完成投資41.75億元;24個城中村改造(合村并城)項目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全部審批通過,23項開工建設,投資11.15億元,完成建設面積45.62萬平方米。
重點項目建設強力推進。鞏義市污水處理廠二期管網項目是鞏義市委、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,全長4428米,總投資約1300萬元,途經孝義街道6個村莊,工程拆遷難度大、工作任務重、工期設置短,施工地形復雜。該項目是鞏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去年所有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。為保證項目的順利推進,該項目組人員堅守一線,搶工期,抓進度,歷經9個月奮戰,克服種種困難,于2016年7月28日順利實現全線通水,正式投入使用,有效提升了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。
小城鎮建設穩妥鋪開。鞏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照統一規劃、適度超前、統籌兼顧、確保重點的要求,積極推進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,全年共實施小城鎮建設項目167項,完成投資9.92億元。同時,該局還深入全市各個鎮進行調研,起草了《鞏義市特色小鎮建設導則》,指導大峪溝鎮海上橋村申報了國家級傳統村落,指導竹林鎮完成省級特色小鎮申報工作,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推薦了米河鎮東竹園村、新中鎮楊樹溝村等5個綠色村莊。另外,2016年鞏義市加大了危房改造力度,撥付資金91.3萬元,完成119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,超額完成省定110戶目標。
建筑業監管服務持續加強,全市建筑市場更加規范。鞏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積極做好建筑項目服務工作,促使鞏義市建筑業健康發展。鞏義市全面推行聯審聯批,簡化審批程序,開辟綠色通道,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,在全市建筑行業構建“親、清”政商關系。201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共辦理審批事項130項,按時辦結率達100%,投訴率為0。按照 “公開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原則,努力營造開放、有序的市場環境,依法強化招投標監管工作,堅持做到應招標的工程必須招標,該公開招標的工程必須公開招標,保證了應招標工程招標率和應公開招標工程公開招標率均達100%。
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力提升,營造出良好的城市宜居環境。鞏義市進一步加大了對城區公共基礎設施的維護,在原有的“一日兩巡查、一季一排查”的市政設施巡查制度基礎上,進一步加大巡查力度,做到早發現、早上報、早維修,確保道路、道牙、道板、井蓋、路燈等市政設施完好。2016年,共維修塌坑12處、青石道板2285平方米、水泥道板1504平方米,鋪設瀝青1620平方米,更換維修電纜670米,維修路燈5400盞,更換鎮流器1340個、燈罩920個,全市城區市政設施損毀狀況得到有效改善,為創建國家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科學安排道路清掃工作,提高了環衛保潔水平。今年鞏義市新增清掃面積50萬平方米,清掃總面積達350余萬平方米。為確保城區環衛質量,鞏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每條道路清掃面積進行了數據分析,實行定崗定人定機械,分片包干,責任到人制度,在原有8臺清掃車,2臺洗掃車的基礎上,投資130余萬元新購兩臺清掃車,實現了機械加人工,人停機不停,清掃車、高壓沖洗車和人工清掃相結合,確保達到主干道每平方米灰塵不超10克的“以克論凈”效果。火車站公廁實行24小時免費開放,方便市民出行;投資了57萬元對市區的公廁、中轉站進行了升級改造,這些地方的臟、亂、臭現象得到徹底改善;投資30余萬元,購置419個果皮箱,有效改善了環衛設施,提高了服務水平,提升了城市形象。 城市垃圾、污水處理等生態環境的防治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。鞏義市積極探索政府職能轉變,體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,大膽嘗試污水處理廠ppp運營。引進北控水務集團,經過多輪談判,于去年11月10日簽署特許經營協議,由其對鞏義市興華水處理有限公司采用PPP合作模式收購管理,并積極開展后續建設項目的合作。同時,加快推進一期提標改造工程,積極開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,開展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,1月底垃圾場沼氣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,全年共利用垃圾場沼氣發電26.8萬度。垃圾場處理生活垃圾約9.3萬噸,滲濾液12000噸。
為全力做好大氣污染防治,鞏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由領導班子帶隊,成立9個揚塵治理督導組,按照“七個百分之百”和“兩個禁止”的標準,對全市76個在建建筑工地進行督促整改,堅持五加二、白加黑工作機制,要求督導人員全天進駐建筑工地,確保了揚塵治理的效果。